Page 143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43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讲解的同时,还要将相当规模的资源投入对学生线下实训的组织和指导中。在开
             展这一项工作时,大学体育教师要突出对小组合作和互动模式的应用,以在线上
             理论教学阶段预留或设置的问题为主题,安排学生结成不同规模的小组围绕主题

             开展对应的实践训练,促使学生在彼此合作的状态下完成对学习成果的深度理解、
             二次吸收和灵活整合,同时引导学生实现各自认知成果、思维经验和操作技能的
             有效流通、交换。另外,这种线下训练还能够为学生搭建起更具表现感的自我展
             示平台,更好地激发出他们的参与诉求和训练潜能。

                 同样是对篮球比赛阵位方面的教学,教师可将之前在线上微课教学中提出的
             诸如“封板防堵”“全场送球”或“远断反攻”等赛场上的项目活动作为主题,
             按照“强弱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五人小组(也可以“三人篮球”的
             模式取代),鼓励学生利用训练机自行尝试、磨合不同阵位在执行主题项目时的

             优缺点。在这期间,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当中,一方面为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必
             要的帮助和提示,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训练进度和表现来搜集对应的信息,
             为后续的线上辅导准备翔实参考。同时,体育赛事是彰显体育魅力和活力的主要
             舞台,更是培养、展现参与者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很多体育比赛都是集体

             性的,需要个人的优良体育素养和团队的默契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基于这
             一认识,大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趣味
             取向,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团体竞技类项目的竞赛,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彼此配
             合来共同拼搏、争取胜利,使学生的情感和默契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增进。

                 3. 融合双项教学开展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高校学生大多处于快速成长期,每个人在多个能力方面均存在巨大的个体差
             异,且这种差异很难通过人为手段完全消除。出于对这一事实的尊重,大学体育
             教师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均要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条件的必要考量,一来依托

             线上教学的便利性随时随地获取、分析每个学生的课程学习信息,并借助线上平
             台和软件制作电子学情档案;二来依靠线下教学的把控性对具有不同学习特点和
             水平的学生展开分档、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服
             务,最终实现带领全体学生同步发展的预期目的。例如,对于竞技足球这一难度

             较高的板块,教学时教师可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根据知识讲解的进度安排一些远
             程模拟检测,通过系统反馈而来的学生知识复述速率和准确率,大体了解学生的
             整体学习情况和个体理解状态,并在下课后借助大数据软件将这些数据整合成体



                                                                                 ·133·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