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35
第一章 体教融合策略与发展
教师能够进入社区当中,为群众开展体育运动提供相应的指导工作。还应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让学生以自己在学校学的体育知识,传输给社区的群
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也可推动学校体育场地
资源及社区共享工作,使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组织社区与学校体育工
作联席会议,来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大学体育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素质提升,高校本身的健康成
长也需要体育运动的支持,为了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相关部门
应对大学体育教学提出相应的要求。高校要不断地去创新体育教学体系,明确体
育教育目标,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实现
科学的体育教学发展目标。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效应与机理
2020 年 8 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
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
向、提供了遵循。顾名思义,体教融合是指体育与教育在理念、价值和功能层面
的有机整合。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课堂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既要围绕“教
会”“勤练”“常赛”基本理念,搭建高效课堂,完善活动课堂,创新社团课堂,
也要围绕“资源整合、人员融合、赛事聚合”创建重点,按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
高校、社区与家庭“四位一体”标准,健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基本原则,把握“参与实践、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创建标准,坚持“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因势利导”指导思想,注重“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一体
推进,实现“体教结合、校体融合、育人育体整合”根本转变。
(一)体教融合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1. 在体教融合理念认知上还有差距
教育部联合督导组意见反馈显示,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对《意见》中体教融合
的含义、目标、路径、策略把握不全面,学习领会抓得不紧的问题。尤其是对“以
体育人”的认知仍停留在大投入、实用化层面,造成梯队建设、人才培养投入产
出不成比例,培养机制缺乏分流与退出机制。部分高校习惯了“高考指向”下体
教分离的固化思维,习惯了举国体制、金牌至上、唯分数论,根深蒂固的价值偏
见无法在短时间内真正得到扭转,使体教融合仅流于形式。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存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