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38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境相助,引导参与。体育教师应通过研读课标教材的新要求,结合当前疫情常态
            化防控需要,分析大学生学情,制定单元体育锻炼活动目标,设计模块内容,布
            置相关作业,并对其进行科学实施与合理评价。最后,突出体育课堂竞赛设置。

            “竞赛”是指每月一比赛,设置奖项。按照“参与—练习—创新—竞赛—放松”
            基本路数,通过参加教学培训、外出学习、交流互动,形成具有自我特色教学竞
            赛体系和理论,提高教学素质。
                (2)围绕“勤练”完善活动课堂

                首先,面向普通大学生,采取多种方法。例如,除了在新授内容时通过某教
            学方法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正确的动作概念之外,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该教学方法也应起到很好的纠错作用。体育教师要综合借鉴传统评价的优势,充
            分利用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等诸多评价方法,在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

            环节、指标构建、结果运用等领域开展多维度、多元化开拓,如根据单元的基本
            问题,引出课时的关键问题。其次,面向有爱好的大学生,进行专项提升。通过
            新课程学习融入新知,答疑解惑,并在知识习得后突破认知界限,拓展全新的能
            力。大学体育教师要通过大脑对各种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差异性、相似性的分析,

            对相应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继而实现不同知识之间隐含联系的全面贯通。此种
            对于知识的加工,既可以增加体育教师脑部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减少大脑运作的
            成本,确保信息组块让学习和生活更为高效。最后,面向特长大学生,提升竞技
            水平。大学体育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活动课训练激励措施,通过口头表扬、物质

            奖励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特长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内心需求开展相关改造活动。
                (3)围绕“常赛”创新社团课堂
                首先,开展沉浸式训练。按照“比赛—练习—比赛”的模式,开展社团活动,
            创新教学模式,重心是把握比赛为中心、探究为主线的基本思路,将上述理念有

            机贯穿到活动中,要求做到各个环节都细心、精心、认真、负责,确保能够最大
            限度地引导大学生、启发大学生,实现常赛,达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课
            课有比赛、周周有安排、月月有联赛、年年有评比。
                其次,强化“互联网 +”训练。“互联网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教师要重

            视线上线下两个视野,要充分挖掘线上教学,借助新媒体、自媒体,充分利用线
            上优势,进行在线定制、线上活动,推动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师也要重视线下传播,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创新禀赋,积极在线下将流行特



            ·28·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