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40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疏导和管控服务。
(2)在“特”字上做好文章
首先,开展富有特点的梯队建设。依托高校体量巨大的人才储备,围绕高水
平运动梯队建设,按照“人人皆有特点、人人皆可成才”的模式,探索构建“1+3+N”
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型。“1”是指在高校搭建一个体教融合的制高点,“3”是指
在培养模式上强化集中食宿、集中训练、集中教学“三集中”,“N”是指在此
基础上实现高校与社区、与机关单位、与企事业场所的协同共建,开发多样化、
多渠道、成体系的人才培养项目,切实解决学训矛盾,实现训练学习“两不误”。
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工作经费、人员配置、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场
地设施、器械耗材达标。同时,要强调专业指导与兼职训练之间的有机整合,实
现资源效力的最大化发挥,确保各项训练有序有效开展。
其次,构建发挥特长的培养模式。围绕顶层设计、高点推动,健全一个领导
小组,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完善一个工作方案。强调规范化建设,梳理需求的“订
单”,集成政策互补“菜单”。围绕推进供需有效衔接、“订单”与“菜单”高
效对接,强化闭环式责任,既明确服务责任,又实现责任闭环。创建体育特长生
培养简报,及时宣传培养工作典型,树立体育特长班崭新形象。
最后,推动彰显特色品牌创建。在体教融合工作推进中,要按照“一校一品”“一
校多品”的模式,整合体育项目,构建特色学校。抓住品牌引领和阵地建设两个
关键,展现融入基层治理新作为。突出品牌引领,围绕团队、志愿服务、工作室,
推进团队品牌建设。突出阵地建设,整合大学生服务中心、体育场等公共文体场
所,打造体育训练综合体,提升特长生活动阵地。
(3)在“新”字上求得突破
首先,多元化教学活动新。适应新时代,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围
绕素质能力提升关键点,开展专题授课,积极请进来;组织读书沙龙、现场教学,
使氛围浓起来;开展读书比赛、交流研讨,使效果活起来。在抓好传统讲授的同时,
开展“现场微课堂”等微课堂,用小环境体现大形势,做到理论课堂以小见大。
其次,信息化助力渠道新。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课堂,既要“面对面”,也
要“键对键”,充分释放信息化的乘数效应,确保课堂更高效。立足防疫需求,
聚焦育体与育人的有机融合,利用学习强国、腾讯会议、钉钉、Class in 等平台,
搭建“云课堂”,完善“云课程”,录制“微课程”,开展“云课堂”,为体教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