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36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在一定的“本位主义”思想,想问题、作决策、定目标时,未能跳出本地区工作
            “一亩三分地”,没有完全以高校为平台、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
            支撑系统进行思考,体教融合推进工作热情和标准意识不足。

                2. 在体教融合目标定位上还有差距
                在体教融合目标定位上,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有的高校在体教融合上看似做
            了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是真的落实了,但实际上没有往细里想、往实里查、往
            深里挖,成体系、完善化的成果不多,后续督导检查不及时。部分高校有单纯为

            融合而融合倾向,未能与具体工作融会贯通,导致大学体育供给明显不足,“以
            体育人”工具政策缺失,场地设施资源被大量挤占。例如,在体教融合考核标准
            上,地方体育部门、高校、教练员考核指标大多以上一年运动成绩为基础,与工
            资、绩效、福利、待遇、晋升、评奖等关联,导致体教融合目标设置倾向于以成

            绩为主,导致教练员、运动员、高校、行政主管部门结果导向和实用主义严重,
            竞技体育高淘汰率、低产出率现象突出。
                3. 在体教融合践行效果上还有差距
                在融合效果上,普遍存在自觉运用“体教融合”理念指导实践定力不够、方

            法论意识不强等问题。各高校不同程度存在“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按部就班”
            的观念,对上级决议决定执行不够雷厉风行,创造性落实办法不多,创先争优的
            拼劲不足,运用所学为体教融合工作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意识不强,学习
            成果转化不足、应用不够,学用“两张皮”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训练体系、赛

            事体系、管理体系陈旧,协同机制匮乏,影响了整体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成型。
                (二)大学体育教学体教融合互动的协同机理
                1. 完善协同治理理念路径
                (1)聚焦理念协同,融通育人价值

                一方面,在协同治理内容上,高校要根据协同治理原理,把握多元主体规律,
            依托现有课程体系、政策体系、锻炼体系,在培养目标上从“竞技体育人才”向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转变,在实践理念上从“竞技第一”向“健康第一”
            转变。要树立并夯实“促进共享”“一体推进”“聚能提质”“育人育体”“以

            文化人”“以体育人”等全新的育人理念,拓展多样化育人渠道,坚持多元化育
            人路径。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在教材编制、课程推进、训练安排、竞赛组织等方面
            的指导作用,提升以教材带动训练、以课下助力课堂、以社团丰富活动的有效性,



            ·2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