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73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师了解所授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具有大量与课程相关的专业
             知识;二是高校教师要具有支撑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更
             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挖掘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能

             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实施“课程思政”,既要强化显性思政,又要细化隐性思政(综合素养课程
             和专业教育课程)。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综合素养
             课和专业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由于这三者的课程性质

             不同,在专业知识的储备上,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求也不同。思政课教师要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认识方法,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综合素养课
             教师需要更多的课程知识,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对国史、党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史的了解,在通识教育中根植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公共基

             础课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课教师要具有和课程教
             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学科的优势和特点,研究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
             标,找出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三)专业的教育方法

                 课程思政作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抓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教育方法的改
             革创新。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首先,在教学模式上,要实现学生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

             导性地位。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
             注重尊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目标,促进大学生知识接受的最大化和行为养
             成的可塑性。
                 其次,在教学体系上,要综合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科学设计教学体系,

             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课程思政并不是单单指课内教学,而是课内
             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开展课程思
             政建设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也要利用好实践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创新
             课堂教学的模式,把握 5G 时代所带来的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形

             式和内容的变化;在实践类课堂中,正确理解并区分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创新创
             业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类课程,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及课程性质,从而实现不同
             的教育目标。



                                                                                  ·63·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