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75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实践主体之一。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应用,教师这一主体性的自我学习能力面临着
             较大的冲击,碎片化、信息化的知识呈现方式对传统的知识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干
             扰,为高校教师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依旧坚守本真、本性、本心提出了新

             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以学识的丰富推进课程教学,以技能的强
             化增长教学技能。
                 高校教师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这种理论学习包括两
             个内容: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和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要增强对专业知识

             的学习。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任课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从课
             程思政建设的角度来看,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为了高校教师能深入挖掘思想
             政治教育资源,依托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

             治素质。教师只有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才能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为新青年。高校教师要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要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健全教
             师岗前、岗后培训机制,依托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开展对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进行法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和医学人文教育等专题
             培训。
                 (二)以问题牵引进行知识传授

                 教师在知识传授时,以问题为有效切入点,能把育人有机融合于专业课教学
             之中,注重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整体把握和了解,有利于把专业知识讲清楚,把
             做人做事的道理讲透彻。当前,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不高,主动参与课程
             思政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从高校教师这一层面来看,归根到底,是因为高

             校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没有关心现实问题,没有回应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现
             实诉求,导致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
             实际的呼声。”高校教师要回应社会的热点问题,并将自身对社会问题的所思所

             悟有效地融入专业教学之中,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解读,分析社会热点产生的根源,
             了解其未来发展现状,最终回归到对学生的主体性觉悟的启发,使他们对热点问
             题形成全面了解,从而具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实现对自我价值观的塑造与改变。



                                                                                  ·65·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