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133

第五章 检验样品处理以及检验的相关分析




             固定载体,将生物敏感物质,如抗原、抗体、酶和激素等,或者生物本身作为敏
             感元件固定在电极上,通过生物分子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目标分子或电活性
             分子与其反应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如电容、电流、电位和电导率等,从而实现对

             目标分析物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根据电极上修饰的物质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可分
             为电化学酶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和电化学微生物传
             感器等。电化学传感技术对重金属离子的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也可实现样品
             中多种金属离子的同时检测。但电极的结构限制了电化学传感技术在快速检测领

             域的进一步应用,如电极的钝化现象会影响电极的灵敏度,电极的稳定性差会导
             致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不够等。
                 2. 把控样品前处理基本环节
                 样品前处理作为食品重金属检验的关键环节,选择方法是否恰当对于检测结

             果的真实性有着积极的影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科学选择有利于排除各种因素的
             干扰,同时促使各种待测成分转化为检测要求所需要的状态,为新时期食品重金
             属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第一,做好样品采集工作。食品
             重金属检测结果与样品的代表性与采集方法有密切的联系,样品的采集误差会严

             重阻碍质量控制工作的进程。因此,采集的样品必须将日期、批号、数量等数据
             进行严格筛选与把关,以此来满足食品重金属检验的要求。第二,在具体的样品
             采样标准层面。蔬菜和水果类的样品必须用清水洗去异物后,在自然晾干的基础
             上,提取大约 500g 进行磨碎混匀;粮食与固体食品可分别从上中下 3 部分进行

             样品采集,然后按照四分法进行对角取样,最后用食品加工机械磨碎均匀;肉类
             与水产品应该按照具体要求采取不同部分样品的混合采样。因此,食品重金属污
             染物的检测样品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在样品采集后,必须及时进行处理,而为
             了减少污染危害,样品的处理过程更应该做好科学性筹划工作。

                 3. 引入食品重金属评估体系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通过建立各种专门性负责机构,并引入食品重金属风
             险评估体系,来保证食品健康安全。食品重金属的风险体系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
             主要体现在对于重金属污染源的研判与危险性判别界定、污染效应的必要性评估、

             重金属膳食的暴露评判以及重金属风险等级描述等方面。通过尝试建立食品重金
             属风险评估体系,有利于将未知的安全隐患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常规严谨手段
             进行充分挖掘。此外,大众经常食用的各类食品也可得到有效甄别,无论是危害



                                                                                 ·121·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