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139
第五章 检验样品处理以及检验的相关分析
标之一是砷的含量,在孟春英的研究中,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
的检测技术,所建立的方法在线性范围 0 ~ 100μg/L 之间,对 As(Ⅲ)和 As(Ⅴ)
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R 2 ≥ 0.999),检测限达到 0.02mg/kg,其相对标准差均在
3% 以下。采用该方法检测的 324 份水产品,绝大部分的产品中只检测到了三价砷
的存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贝类产品中砷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生物群体容易受到部门微生物攻击,其中以真菌、病菌、有害细菌和一系列
小型原生微生物为主,多涉及食品危害,造成严重后果,污染食品原料,尤其食
品操作缺乏规范性操作,从而导致微生物蔓延。我国在食品卫生方面的检验发展
起步较晚,自颁布《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后逐渐走向正规化、标准
化。而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其发展,因此卫生部门应结合国家本部的标准规范,
以此提升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基础设施控制
1. 从业人员素质要求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问题,反映了我国微生物检
验工作的水平,相关部门需引起重视;首先需对相关从业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
专业性达到标准,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建立完整的奖惩制度,培养工作人员责
任心,保证工作作风严谨细心;同时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最新政策及技术
水平进行专业化知识学习,培养其钻研精神,保持其观察能力,严格遵守规章制
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人员需做到持证上岗,负责签发与鉴定卫生报告
的工作人员需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一定了解,掌握基本的计量知识,熟知相关法律
法规,正确理解各种使用范围及适用对象。
2. 设备仪器要求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一项实验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对使用设备的要求较高。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