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172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Research on Food Safety and Packaging Testing
(2)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特征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较高,可以达到 0.001 ~ 0.1mg/L;测量时所需
要的试样量较少,过程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不需要准备工作,省去预处理阶
段,绿色环保;能够在波长为 200 ~ 800nm 提供被测对象三维立体结构数据信息,
再由化学以及计量学的结合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肉制品的质量与口感是消费者极为关心的事情,而肉制品的质量与口感取
决于其脂质氧化程度。肉制品如果存在问题,有时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体
健康。对于这种情况,常利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来对肉制品氧化现象进行安全检
测。肉制品氧化时会产生一定量的荧光性物质,其荧光光谱就是肉制品食品安全
氧化状态的检测指标。荧光光谱检测技术还被应用于鱼类食品安全检测,在利用
该技术研究鱼制品在不同激发发射波长下的荧光特性时,随着食品加工时间的延
长,温度升高,脂质氧化的程度越深,荧光峰就朝着长波的方向移动,而且在
393 ~ 463nm 及 327 ~ 415nm 处,荧光的强度比值同鱼的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较好。
二、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一)红外光谱技术概论
1. 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初期,人们在对摄谱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第一次发现了红外光谱,并
且对红外光谱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出现了红外光谱检测仪器,并且率先应用到了农副产品的品质检测工作中。但是,
因为技术、仪器等多方面的原因,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加上红外光谱技术
本身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了农副产业,
其他产业中没有得到应用。而进入了 20 世纪 80 年代,计算机技术出现,化学、
物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析
技术。中国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严衍禄等在《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
技术与应用》一书中提及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工作。该技术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随后,国内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工作就开始一直持续不断地发展。不
仅如此,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国家的研究工作日益完善,在研究过程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