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70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Research on Food Safety and Packaging Testing
过这些办法减少、阻碍农药的转移污染。第三,防止和减少农药在生物体内的聚集,
主要是不使用农药残留量大饲料喂养畜禽,这样乳蛋产品残留量就会大大减少。
如何去解决或者是改善农药残留的问题已经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第一,确
定农药残留量限量。由于有机农药在我国短期内还不能普及,农业生产又以无公
害,无污染或少污染为目标,所以开发新农药时,除了急性毒性外,还必须进行
大鼠亚急性毒性或慢性毒性试验,以期找出长期饲养条件下不使供试动物发生不
正常生理状态的最大剂量,即最大无作用剂量,再算出农药对人体的膳食习惯及
田间试验资料,算出每个农药在某类(种)作物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C),
以每公斤农产品中所含有农药的毫克数表示(mg / kg)。由各国政府按法规公布,
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不超过 MRC,对食用者是安全的,一般称为农药残
留量未超标。第二,加强农药管理,我国对农药的管理起步很晚。在 1982 年才
由几个部委联合制定了《农药登记规定》。该规定的主要内容只是要求国内生产
的农药新产品投产前必须进行登记,未经批准登记的农药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
以及外国厂商向我国销售农药必须先行登记。该规定的实施,对我国多年来在农
药生产与销售上的混乱局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然而,这个文件的核心
内容仍然是限于农药在生产、经营与使用方面的管理。而对于那些已登记的农药
品种,投入使用进入环境以后对生态环境是否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是否造成危
害、已经造成污染与危害的农药品种如何进行控制等在该条例中仍然没有涉及。
同时,于 1998 年 9 月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粮农组织倡导与推动下,由 60
多个国家政府参与签订的国际贸易中对某些有害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通知同意
程序,列入的 5 种有机磷农药品种,即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
磷胺,目前在我国正被广泛使用,并在病虫害防治中占有主导地位。还有一些在
国外已被禁用,并被确认为具有致癌、致畸以及致突变性作用的除草剂品种,在
我国仍未做到禁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量农药进入环境后,如何进行
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我国目前还是个空白。由此可见,切实加强农药的环境管理是
刻不容缓的大事。第三,加快农药残留检测速度。农药残留分析是复杂混合物中
痕量组分的分析技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既需要精细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
灵敏度的痕量检测技术。20 世纪 60 年代后气相色谱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许多高
灵敏的检测器开始应用,解决了过去许多难以检测的农药残留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末,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拓宽了农药残留的分析范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