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P. 110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反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同时也
涵盖了跨文化能力,就是能够敏感地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但又可以宽容、
灵活地处理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而开展英语教学就是了促进
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
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深入反思自己本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
与非本民族之间的交际能力。但是,我国对于文化意识方面的研究比较晚,在
1862 年北京京师同文馆首次尝试在语言教学中教授文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
我国与西方国家交流不断密切,交流机会不断增加,人们慢慢地开始学习外国文
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风俗,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在
进入 21 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了文化意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文化意识培
养内容及其方式,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对其他国
家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由
于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且复杂的过程,所以,在初中阶段英语教
学中开展文化意识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基
础,能够为学生将来学习语言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使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中,
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
此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增加其他国家历史文化背景、风俗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他们的
好奇心,帮助学生消除与外国人交流过程中的文化障碍。伴随着跨文化交流日益
频繁,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
文化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不同,由于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产生了不
同的风土人情、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以及语言文化等。而且,不同语言之间的
词汇含义、语用规则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
养。很多词汇都有着不对等的语言意义或者文化意识,一个词汇可能在另一种语
言中有多个含义,或者词义重叠、偏差等,或者词汇语言意义相同、文化意义不
同等。比如,“梅、兰、竹、菊”,在我国的语言文化中将其称为“四君子”,
也是对高尚品格的一种象征意义,但是在英语语言中却没有这一层意义。同时,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