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P. 128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需要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因此可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际上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认知是一个有层次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
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Understanding 代表着 reading
lines,发展了逻辑思维;sharing 代表着 reading between lines,发展了批判思维;
expressing 代表着 reading beyond lines,发展了创新思维。
(二)开放性原则
只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教师都可以将之运用到教学中,始终以一个
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课堂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七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中,为了让学生在 lead-in 感知用 first,next,then,finally 等连接词来
讲述,可以引用了春晚著名段子:How to put an elephant into a fridge ?引导学生
使用上述连接词来讲述把大象放进冰箱的过程。因此,我们并不一定在这节课的
教学中局限于食物的制作流程,也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能达到教学效果的
素材。
(三)差异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其教育背景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在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以及思
维过程中都是不同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应当尊重差异,遵循学生自己的思维习惯,符合学生
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同时,教师可以
应用不同的文本内容、不同的体裁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发展对同一事物
的不同思维认知。
三、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一)由表格走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巴赞(1998)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关键词为
中心向四周分发信息的笔记方式,这种放射状的直观图示顺应大脑的自然思维模
式,能够激发思维不断得到扩散。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很多思维导图还处于初
始阶段,只停留于信息的整理,只是将方块的表格改成放射性的图形,而没有真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