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P. 134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面对语篇理解技巧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邹勇着重论述了信息分布规律和

            篇章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普正芳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进行了语篇
            结构的阅读教学,证明了整体语篇结构教学能引导学生树立语篇意识,帮助学生
            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与文章作者共鸣之功效。张伊

            娜提出“文化提问切入法”,即把文化教学自然地导入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文化差异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苟红岚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

            识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徐玉臣发现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理解了句子中所有的词却不明白句子的意思,困难在于他们不了解由话语的
            语境所决定的话语含义,因此语境化是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策

            略之一。汪少华阐述了了解话语理解中的隐喻认知的动态过程对阅读教学意义重
            大,有助于读者在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上依据话语中的信息建构意义。语篇分析

            理论对一对一线上线下阅读教学的启示:1. 培养学生对语篇结构分析的思维能力
            构建。不管是在教材的阅读文章讲解还是课外阅读文章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去分
            析语篇结构。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结构,看是短语篇结构,是时间线性结构,还是

            空间线性结构,是总分结构还是分总结构。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形
            成语篇分析的思维。2. 培养学生对语篇中段与段,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分析的逻
            辑思维构建。学生在把握语篇结构后,借助寻找段与段,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会更容易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发展逻辑辩证思
            维。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詹巴蒂斯
            塔·维柯。而后的兴盛可回顾维果斯基、杜威、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相关研究。建

            构主义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聚焦于布朗、柯林斯和杜古德的情境说,强调学习情
            境的文化性和群体性。达菲和乔纳森致力于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开发教学设计策略
            以在知识爆炸时代满足日新月异的学习需求。杜威的“做中学”,将关注点从学

            科内容转向思考过程。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提升知识层级从学科内容
            的收集、联系和整合到分析、评估和创新。许尔的回应可谓与此不谋而合,他再

            次肯定了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地位,学习者并非加工那些由教师提供的信息,而
            是要在教师提供的学习环境中组织和解读自己所学的信息。建构主义观点的始祖
            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他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


            ·126·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