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P. 152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慧化教育教学势必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种种限制,形成一种破坏式创新,促进

            学生主体性回归、自发性建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落地实现,推动现有教学模
            式与教育设计理论体系的颠覆式变革,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
                 2.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这个名词由布鲁默提出,基于前人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并进一步
            继承与发展,创立了“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拥护者非常强调和重视人类

            符号创造和符号运用的能力。他们认为这种创造和运用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将客
            观事物、事实、经历乃至人的思想进行抽象凝练并用象征性的符号进行表现,依
            此推进与他人、事物、所处环境间的沟通交流的进程。在符号互动行为交往中,

            除了词汇和语言符号的使用,还可以借助表达者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辅助体
            态等进行互动。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的舞台,需要双方共同的维护与努力,

            是教育教学中互动行为聚集的场所。为了唤醒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
            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的频率以及亲密程度,在
            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调动多种感官以及使用友好善

            意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并应尤其注意增加多种符号的使用率。流畅清楚的
            教学语言,搭配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再配合上相应的面部表情和点到为止的肢
            体动作,能够帮助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有利于师生之间思维互动的发

            生,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教学任务更完美的完成,实现双赢。基于以上,本研究
            在进行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时,着眼于师生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符号,通过
            这些外显性的行为,主要观察师生、生生间的以语言为符号的互动以及师技、生

            技间的以动作为符号的互动。
                 3.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流派之一,强调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
            心理动机,注重从微观角度开展研究,在方法论上推崇个体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
            Cropanzano 和 Mitchell(2005)认为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核心本质上是一系列个

            体基于交往对象的回报行为进而对交往对象提供回报行为的行为集合,形成交往
            双方相互提供回报与反馈的交易关系。作为社会交换的重要法则,互惠原则是一

            种基于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依赖任何一方的能力而实现的行为目
            标。此外,社会交换的资源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感资源,比如信任、
            友好、尊重等。在资源交换过程中,人们对善与恶的相互影响,并非简单的“刺


            ·144·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