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初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创新实践
P. 19
ֻ၂ᅣ`Ԛᇏႇე࢝࿐ڿ۪ࠣԷྍฐ࣮
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更新理念,只有对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
有效的统一,不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
法、新思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是主要的,他们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习活动
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每一种教学活动的
行为主体,积极充分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采
用启发式、讨论式,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自动
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投身到学习、训练
的具体行动中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
观念,恰当使用教法,灵活驾驭教材,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思维训练,从而
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创新火花就
会不时闪现,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例如,初中学生往往在教学中,
会对两个“有”即“have”和“there be”感到混淆,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他们进
行创造性的学习,引导他们查找与搜索含有这两个结构的许多例旬,再进行分类,
寻找相似与不同之处,这一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很好过程,他们发现“there
be’’表示存在的“有”,而“have”表示某人拥有的“有”。这样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三)教师理念的更新
1. 确立恰当的评价学生标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好学生往往是一些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蹈矩,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相反,那些不服从教导与指挥,好动,不负责任,办事情粗
心大意,破坏财物的学生往往被视作“后进生或”或差生”。如果多从心理学角
度分析,这些学生所产生一些问题,常常是由心理年龄特点决定的。在初中生发
育的某些心理年龄上,他们会表现出一些与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不一致、与社会公
认价值观不一致的行为。其次是好奇心求知欲驱使所导致。他们逾越常规的所作
所为往往孕育着丰富的想象力、可贵的探索力和创造力。如果我们对待这些行为
只是简单粗暴地制止,不但效果不好,或许还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
学生的这些行为,我们应该积极引导,让他们敢于反抗传统,做一名追求个性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