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11
第五章 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 ◣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陈鹤琴在吸收、改造和创新
杜威的教育思想之后将它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国情相结合,在总结自己以往
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他反对传统的将书本
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也是他
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总结。他提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
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
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儿童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在亲身观察
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儿童通过这种方式能真
实、亲切地获得知识同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活教育”理论强调一直以来被教育界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但它
并非摒弃书本。“活教育”课程理论认为书本知识应该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应该能够在社会和自然中得到印证,更应该能够如实反映儿童的身心和生活特点。
由此可见,“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倡导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
内容四个元素构成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做”被陈鹤琴认为是“活教育”
的教学论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做”突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陈鹤琴认为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该
让他自己做。通过做,儿童才能产生思考,产生兴趣,提高做事的能力,也只有
通过做儿童才能到真实的世界中去探索真实的知识。由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
体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儿童去自我思考、自我实践和自我领悟。此外,陈鹤
琴强调在鼓励儿童积极“做”的同时,教师并不是单纯扮演消极旁观的角色,而
是应该扮演对儿童进行有效指导的角色。即,教师应运用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知
识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90年代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入中国,随后其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
并且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建构主义并不是一种特定的学习理论,教育界普遍认
为建构主义可以分类为认知的建构主义、社会的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虽然
这三类建构主义的问题提出角度和术语的表达有所差异,但三者的教育观点仍然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