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13

第五章  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 ◣



             始萌芽到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王文静学者认为情境认知与学
             习理论的研究主要分布在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两大领域,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为早期研究阶段,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基础可追溯到维果茨基的文
             化历史学说、社会建构主义知识、社会学和杜威的实用主义等理论。这一阶段的
             研究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为理论初步形成阶段,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体系在 20 世纪 80 年中

             期到 90 年代初期初步形成。1987 年瑞兹尼克发表了《学校内外的学习》的演说,
             其后她又撰写了一系列探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论著,这对于情境认知与学习
             的研究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89 年,布朗、柯林斯和达吉德在他们联合发
             表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中首次明确提出和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

             念。随后,结合他们自己和他人的研究结果,布朗等人得出了“情境通过活动来
             合成知识”这一结论,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的活
             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第三阶段为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阶段,这个阶段从 1993 年持续发展至今。

             1996 年,希拉里·麦克莱伦将探讨情境认知与学习有关的论文以《情境学习的
             观点》为题结集出版,这本书呈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在此阶段的综合性
             成果。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关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渗透到教育研
             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等。

                 在学习观上,作为一个研究学习实质的重要理论体系,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
             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形
             成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水平的过程。这种理论将学习的特征概括为情境性、
             真实性、实践性、探究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理论强调日常认知、真实性任务

             和情境性学徒训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在生活
             中可能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整合教学材料,创设与学生生活相
             结合的真实情境,同时借助多媒体,通过引入影视片段、热门歌曲和游戏等激发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才乐意参加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活动中来。
                 在知识观上,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高度基于情境的实践活
             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



                                                                                 ·105·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