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19
第五章 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 ◣
强,并且乐于和善于在英语课堂上展示自我;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对英
语学习几乎丧失了信心,在英语课堂中很少主动参加各种教学互动;还有些学生
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英语学习持消极敷衍的态度,也不愿意参加各种教学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各种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可能会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但是后面两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持“外行看热闹的”心态,不会参与任
何教学互动,这样不仅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也不利于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
弗莱雷反对“反对话的教育”,倡导“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教
育。”英语教学生活化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视学生为活生生的生命,将学生当作学
习的主体,所以教师与学生间理应实施“对话型教学”。而实施对话型教学的前
提则是师生间的对话和沟通。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能够参与到与教师
进行对话和沟通的学生数量有限,这无疑也会增加教师践行英语教学生活化的
困难。
2.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希望老师在教学时将英语知识与他们
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但是,一方面受到
传统的以英语分数评价学习成绩好坏观念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往往以掌握基本
的语言知识和重要的解题技能为主要目标,很少注重挖掘英语知识的实用价值。
换言之,他们的英语学习依旧停留在掌握“双基”的阶段。另一方面,学生英语
学习的环境不够完善也制约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场所主要集
中在校园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学生一般只有在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才使用英语。这样就无法营造浸入式英语
学习情境,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在课堂之外缺乏生活
体验,很少会刻意地运用英语去与同学交流,或者关注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于解
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从而无法凸显所学英语知识的社会实践价值,这些问题也严
重制约了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三)学校因素
1. 学校课时设置和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学校课时设置不合理制约了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很多教师反映,英
语教学课时时间不够充足。每周学校会给英语教师编排 7 节课,每学期的教学任
务是完成两本教材的授课,在此期间还穿插着大到期末考试小到周考的各种考试,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