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23
第五章 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 ◣
的转变为全面提升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都应主动思考
如何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和自我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应考
能力。
(二)深度性原则
课堂教学表层化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不少英语教师仅仅
满足于对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问答题和
正误判断题,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从而无法满足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求,也无法培养学生建
构结构化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
验、情感发展和能力提升。在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将
文本照本宣科教给学生,而是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解决问
题。教师首先要明确文本的主题和题材,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要信息,
提炼知识结构,然后对文本的文体、结构和所用的语言形式进行梳理,继而思考
写作的目的与学生实际生活中需要形成的态度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对接,读者亦
可对文本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此,才能帮助学生透过文本的表层,触及文本的真
实内在,掌握梳理和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三)趣味性原则
在传统的灌输式、师生互动缺乏、乏味无趣的教学土壤中无法生长出具备学
科核心素养的树苗。在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和学习能力,合理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个主题的教学内容进
行整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真实情境,运用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
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到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敢于表达自我,最终收获知识和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而且课堂教学若缺乏趣味性,则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会导致学生听而
不闻、视而不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引用英语名言、俚语,使
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饰手法,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此外,教师恰当运用幽
默感、因人而异合理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都能使师生在“对话”的
互动中,将“教”与“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语
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