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22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激烈碰撞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他人协商合作的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提
            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会得到发展,英语教学的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
                (三)优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也存在重视英语语言知识,忽视英语文化意识的问题。这
            无疑会导致学生只能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而无法理解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
            系,无法形成文化意识。然而文化意识恰恰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英语
            教学生活化以教材为载体,将与英语有关的生活事件引入教学,鼓励学生从“时间”

           (when)、“地点”(where)、“人物”(世界卫生组织)、“事件”(what)、“原因”
            (why)、“方式”(how)六个方面对英语国家生活现象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
            帮助学生从“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知晓英语国家各民族的特
            性、民族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关系等。学生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能够增强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这无疑会推动学生适应
            多元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生活化能够优化学
            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高中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高中生在高中每个阶段的认知特征呈现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特点。在高一阶段,
            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做好
            学生初高中阶段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构建高中英语教学架构,帮助学生顺利地
            完成初高中学段的过渡,尽早地适应高中学段的生活。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

            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词汇学习的意识,引入语篇概念,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做
            准备。在高二阶段,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后,学生基本上已能适应高中生活,摸
            清英语教材的规律,熟悉英语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由
            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此时,教学目标设计为实践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在这个阶段,英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语
            言输出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精深学习能力。在高三阶段,
            参加高考升学考试成为学生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这时英语教学目标



            ·114·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