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47

第六章  分层走班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







                      第六章  分层走班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第一节  分层走班制的背景及理论


                 分层走班制是为了找到更适合未来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为了探索这个问题,

             也就是分层走班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为整
             项研究的基础。本节将详细阐述哲学基础中的主体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教育学基础中的因材施教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心理学基础中的学习层级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和非指导性理论。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哲学基础

                 人是自由的,可以自由运用时间及其他事物,更能自由地控制自身,其内涵
             在于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对自身潜能和外界客观事物的改造,这

             些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哲学,诠释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由此可见,分层走
             班教学与哲学息息相关,况且教学论起源于哲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终究是一门
             教育理论,故哲学是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基础。同时,教育与哲学之间一直都具
             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对于分层教学来说,其所依据的主要哲学基础主要有两点。

             第一,康德所提出的人的主体性理论。第二,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理论。
                 (一)主体性理论
                 现代哲学发展有一个基本倾向,回归人的世界寻找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

             此人本主义流派对主体性有了新的认识。康德所提出的理论主要表达了人在认识
             世界时会展现出一定的自我特性。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作用、个人看法以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
             位和特性。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

             作为主体而存在的。主体性既是人作为主体本身具有的性质,同时也是人作为主
             体的条件及根据。海德格尔曾说,是主体性构建了主体。即人需要存在一定的性




                                                                                 ·139·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