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50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通过努力,最终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分层走
班来达到。
三、心理学基础
(一)学习层级理论
学习层级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存在着层级关系,美国
著名教育学家 Gagne(1990)根据学习水平的高低,把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
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八类。后来,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五种学习类型,即:智慧技
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学生学习到的
所有新知识,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因此,无论从哪一个特定的
学习目标出发,学生对应的都可以找到一些先决条件,把这个学习目标转变成更
简单的学习目标。这一理论为分层走班时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已习得的知识设定不
同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1983)教授所提出的。其认为,每一
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拥有较为丰富的智力结构,如语言智力、运动智力、音乐智力、
交往智力以及逻辑智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经历,所以其展现
出的智力水平以及所侧重的智力方向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也是导致人会产生差异
的主要因素。同时,加德纳教授也指出,只要教育者能够认真对待学生所展现出
的这些压力,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潜能,那么学生必然会出现进步。从根据加纳德
的理论来看。学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不同智能,同时又要注意每个学生
只会在某一两个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智能。因此,在英语学习上势必会存在部分学
生在语言方面的智力强于或弱于其他同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就需要不同的授课方
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智能水平进行授课,因此,这一教学基础与分层走班
制教学之间也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三)非指导性理论
非指导性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教授(1972)所提出的。他认为教学应
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应充分地信任学生,还要了解并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充
分显露自己的才能,最终完成学生的自我实现。第一,这来源于他对人性的认知,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