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55
第六章 分层走班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
(四)分层步骤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最适用的高中年级是高二。高三阶段的学生需要进入高
考准备阶段,自身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习压力也比较高,并且其整体的学习
计划已经逐渐形成。如果教师在此期间对其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打
乱学生原本的学习进度及学习体系,对其造成不利影响。而高一阶段的学生由于
刚刚进入高中,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自己能力水平的
认识也还并不清晰。所以,在高二阶段对学生实施分层走班制,能够获得更为明
显的结果。
在对学生实施分层前,教师以学生的历次考试成绩为基本的分层标准。并且
针对考试的权重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期末考试的权重占据总权重的 35%,期
中考试所占据的权重为 20%。而高中阶段每一学期都经历了三场月考。每一场月
考所占据的权重为 15%。在明确权重之后,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学
生的英语基本学习情况。例如,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英语,对于英语学习、英语教
师的授课方式存在什么样的想法,在生活中是否会主动地学习英语,是否会主动
地接触与英语相关的内容。
通过这一方式,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对后
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在完成问卷调查工作之后,教师在保证每一个班级学生
人数合理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分层。例如,高中阶段英语卷面的分数是 150
分,教师则以 100 分为基本线,平均成绩在 100 分以上的学生,可以建议其进入
到 A 班,平均成绩在 100 分以下的学生,教师可以建议其进入到 B 班。当然,
最终的评定结果如何,教师还应该参考学生个人的意见。
基于以上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的调查,教师将其划分成了 A、B 两个
不同的教学班级。其中 A 班学生能够对英语展现出较高的兴趣,也有较为扎实
的学习基础及较高的学习能力,成绩保持中等以上;B 班学生对于英语可能会存
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学习基础并不稳定,或者会在某一教学模块方面存在明显的
缺陷,如词汇模块、语法模块、表达模块,并且英语成绩比较差。虽然说,死板
的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但是通过教师多角度、科学地对数
据进行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状态。在实施分层走班
制教学前,教师利用了校内的教务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获取以及分析。
选择了一个比较平均合理的成绩,作为划分的标准线。针对高于标准线的学生,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