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41

第二章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



             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
             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全被湮没,学习动机全被窒息。教师的“教”
             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

             一般说来,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与老师配合,表现出一种积极自信的精神
             状态,给教师的反馈信息是:他们对学习是有信心的,是感兴趣的,这样教师的
             “教”也得到肯定;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此时就产生了对应的正面信息传递,
             对教师的“教”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这样,教学活动就形成了所谓的“场”

             效应,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戏,教师既是主角又是导演,学生也并非配角,同样是
             主角。
                 教师的观念应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应试转向学生素质培养,从语法
             知识的传授转向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交际性课堂中,教师是交际活动的设计

             者、调控者,也是帮助者、指导者,还是直接参与者。操练使用目的语的人不是
             教师,而是学生。因此,总的来说,一个好教师应尽量使学生话语时间最大化,
             而使教师话语时间最小化。当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时间有助于学生
             习得语言,但是不能因此牺牲学生话语时间。教师应掌握好尺度,千万不能滔滔

             不绝、喧宾夺主,应力求取得二者之间的平衡。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
             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
             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
             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

             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
                 总之,教师就是学生的开发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学生应变“被
             动学习者”为“自主学习者”、变“个体学习者”为“合作学习者”、变“接受
             学习者”为“探究学习者”。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

             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地进行创
             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
             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

             语言素质。
                 口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即通过读和听
             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



                                                                                  ·33·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