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40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第五节 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风建设
激励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的方法,激励教育内容主要包含物质激励
和精神激励。高校大学生是大学生学风建设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他们
积极参与其中,努力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这项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
此,调动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
发挥其激励教育的作用,通过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激励刺激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积
极性,使得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认真对待学习,规范自身学习行为,即努力
参与到学风建设中的各项活动中去,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一、物质激励
(一)为贫困生提供经济保障
马斯洛指出,人们在生理层次上的需求是其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层次
上的需求满足了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一些大学生家境不太好,家里负担比
较重,要顺利完成学业很困难。对于这部分大学生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保障,
如针对这部分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国家助学金、学院助学金、校友或者其
他知名人士提供的助学金要优先考虑这部分大学生;简化生源地贷款和高校所在
地贷款程序,方便这部分大学生能够较容易办理助学贷款;与高校有合作的相关
单位可以优先选择这部分大学生到企业或公司有薪实习;根据相关学生的具体情
况,对于这部分大学生实行全免、免除部分学杂费。
(二)完善奖学金制度,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设立奖学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而是将奖学金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激活或唤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外在的行动,起到引导学生思想、规
范学生行为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
风建设。
1. 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
“奖学金制度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首先,
要适当增加奖学金名额。为什么要强调“适当”呢?适当增加奖学金名额,能够
有效调动更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推动班级,乃至整个专业、学院形成良好
的学风。但是“物极必反”,不控制好名额增加的度,不仅会给学员以及学校经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