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41
第四章 德育教育在大学生班级学风建设中的影响策略
费带来负担,同样也会降低奖励项、奖学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学校奖励制度
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其次,要扩展奖学金的类别。一方面由于各个学科的特色
不一样,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样,有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
力,如机电类、生物化学类专业等;而有的专业则强调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探究,
如文学、历史等专业。学校奖学金的设立要考虑到这些,适当对学科专业有所偏
重,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大学教育
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特点,培养其多元性,使每个人身上的闪
光点得到持续发展。”因而设立奖学金、奖励项目时也应尽可能照顾到那些在某
一方面能力或天赋较为突出的学生,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把自己所擅长的事
物做得更加出色。最后,奖学金的设立应有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在群体中不突出,
但是就自身而言已经有较大突破和进步的学生应该予以嘉奖。使他们意识到自己
的努力是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从而不断进取,从而推进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水平
的提升。
2. 促进奖励方式多样化
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奖励相对于物质需求,精神奖励相
对于精神需求。奖学金、奖励项目的设立,不能够过分强调物质奖励,这样容易
使学生思想跑偏,产生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合理、科学的奖励方式应当是物质
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如何实现奖励方式的多样化,关键在于“奖品”多样化。
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除了可以采取奖金的形式,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
又或者为学生提供短暂的到其他国内或国外高校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帮助学生
扩展了视野,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同他人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此外,
也可以在学院或者是学校召开表彰大会,公开对荣获奖励的学生予以表扬,一方
面获得嘉奖的学生能从中获得荣誉感、责任感,进而以自身行动带动身边的同学;
另一方面使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励志榜样,激励其他同学更加努力提升自我
素质。而且,从另一角度来说,奖励方式多样化,还会避免学生之间对所得奖学
金的攀比,既能促使奖学金额趋于合理,而且也能让学生各得所需,消除奖学金
差距带来的不良影响。
3.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奖学金的嘉奖对象是学生,因此,在评审奖学金资格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地位。“高校奖学金评定的整个过程都要坚持民主参与原则。在奖学金评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