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47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



             其评价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二)教育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发展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它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通过

             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并通过激励分层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促
             使被管理者按照目标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系统性的管理、
             重视成果的管理、重视人的管理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它强调以人为本,认为
             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强调并要求必须引导全员参与。教育目标管理理论是目

             标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教育目标管理理论为高校学风建设评
             价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持。高校学风建设需要调动学校所有成员参与,通过目标
             分层有效组织实施并确保落实到位,从而构建系统的目标体系。在本研究中每一
             主体朝改善学风的目标发挥作用,使得学风建设达到共同目标的效果,同时有助

             于学风传统单向控制向全员互动参与模式的转变。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要将任
             务管理和统揽全局相结合,应将主要精力转向统筹全局;将集中目标与分散目标
             有机结合,精心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形成严格完备的责任制和信息系统,努力使
             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
                 对高校作出是否符合事先确定的学风建设标准的判断过程,就是教育测量与
             评价的核心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常体现为教育测量理论与教育评价理论两
             个内容,既可作为两个部分独立发展发挥评判效用,也可交叉融合发挥综合评判

             效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衡量学科教学各项指标的重要方法,具有许多功能,
             包括评定功能、选拔功能、反馈功能等。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否发挥作用,在于能
             否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测量与评价方法。以教育理论与方法为支撑和依据,才能
             真正发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导向作用”。

                 1. 教育测量理论
                 教育测量是一个理论性与应用性极强的领域,已形成经典测量理论、概化
             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三大理论体系,应充分认识该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把
             教育测量作为考查手段和制定教育决策的依据。教育测量的结果在用于评定学生
             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被用于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育测量还关注学生的发

             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复杂性与模糊性导致教育测量难度较大。在高校
             学风建设的各类测评中,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将同样存在误差的不可避免性以及结



                                                                                 ·139·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