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51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



             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并提到要开展学风建设评价,学风建设由高校一般工
             作开始被列入建设工作重点之一。201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
             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确学位授予单位要不

             断深化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完善与学位授予相关的考核评价
             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位授予质量的、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2011 年,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文件从
             宏观上明确了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目标,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建立学风建设工作机构

             和工作机制,负责本校学风建设工作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这份权威学风建设文
             件的发布,充分反映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应贯彻落实的高等教育
             重要指令。
                 2012—2014 年,教育部在全国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治理行动,构建全程覆盖、

             全时覆盖的学风建设立体体系,并督促各地各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建立健全学风
             建设专栏,要彻底整改学校存在的学风问题,并要求加强学风建设的理论研究,
             将理论成果转化成政策或制度。2014 年,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
             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应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

             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
             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文件出台以后,各
             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德考核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将师德建
             设列入高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
             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2016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
             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指出,高校应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
             进一步深化评价改革,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完善科学的分类评价考核办法。职务晋

             升中要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制度,年度考核中要考虑科技工作的周期
             性特征,不得以数量代替质量,不得单纯将论文数量作为年度考核的刚性指标,
             在强化措施中提出高校应实施学风建设通报问责制度。2016 年,教育部令第 40
             号文件《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文规定,高等学校应建立科

             学的学术水平考核评价标准、办法,引导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潜心研究,形成具
             有创新性、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2019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143·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