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56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教师提出的工作要求与职业标准,更是对无数青年大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
(2)凸显制度规范的支撑作用
关联图显示,“制度规范”处于社交网络图的中心位置,跟文本中“师德师
风建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风建设机构”“教学质量”等众多高频关键
词紧密相关,突出了制度规范的支撑引领作用。高校要改善现有的学风环境必须
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制度改革,首先要停用不契合高校学风发展的各类落后制
度,建立引领学风建设开展的制度规范。学风制度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
途径,不仅能对学风存在的自发性、失范性、分化性进行刚性约束、强制调整,
更能体现高校的主导价值理念、精神和文化导向,是高校学风的“指挥棒”,如
韦伯所言,制度应是任何一定圈子里的行为准则。高校学风制度能够调整师生工
作行为、学习行为,通过建章立制把与学风有关的各项要素具体化、规范化,提
高运行效能,有利于优良学风的践行与传承。在 C9 高校学风建设方案中,多处
提到了制度建设,并把各种制度建设作为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举措。
(3)强调环境优化的重要性
通过关联图分析,环境因素对高校学风影响较大,“精神文明建设”“师德
师风建设”“学生党团建设”“图书资源建设”“学风建设活动”“服务体系建
设”等环境层面的词频均较高。高校环境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无论
是校园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自习室等,还是校园的软
件环境,如培养机制、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师德师风、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
都直接影响高校学风的形成与培育,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稳步前进、提高效能的
重要因素。根据教育生态思想,高校整体可视为一个小规模教育生态系统,要使
之达到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各组织之间应协调互动,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便捷
且高效人文的工作学习场所。高校应充分重视环境优化,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政
治意识,充分把握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网络平台的搭建与
运用,不断改善学风环境,形成优良学风氛围。
(三)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政策依据的价值分析
一般而言,政策实施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在国家有关学风的重要政策发布及
高校学风制度、方案实施的若干年后,政策实施效果逐渐显现。因此,加强学风
建设政策依据的质性研究依然具有现实价值。本研究将国家政策及高校制度合称
为“政策文本”。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