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57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



                 1. 政策文本的价值导向
                 教育政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本身是一种制度化存在,其旨在实现一种制度
             安排和构建一种制度文化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学风政策文本除了在行动层面对执

             行者有要求,同时还包含着制定者对学风建设的价值导向。
                 (1)明晰的国家战略遵从导向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教育现代化的稳步推进,高校作为培养建设现代化
             强国高素质后备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强国兴邦的光荣使命。2010 年,国务

             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明确
             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
             养成良好学风。2019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
             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学风建设的政策落脚点是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政策定位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文件
             发布以后立即引起全国性响应,如湖南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大力加强高校学风
             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教强省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的战略部署。清华大学将 2019 年作为“学风建设年”,致力于建立学风长效机

             制,开创新时代学风建设新局面。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新要求,西安交通大学
             通过构建“六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大力开展“坚持以本为
             本,推进四个回归”学风建设每月活动。复旦大学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
             要求,将学风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生命线,逐步构建起学风建设长效

             机制。
                 (2)强烈的高校发展需求导向
                 学风建设既要遵循大学内在特有的发展规律,也要对外界的发展环境予以足
             够的关注和依赖,外部环境是学风发展的强劲助推力。学风建设是一项以高校意

             志推进的基础工程,政策文本反映出高校强烈的发展需求。例如,山西省贯彻落
             实 2019 年《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
             在全省最新高校教改方案中提出了力争 1 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使各项治理措
             施得到全面实施,3 年内取得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不

             断开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辽宁省提出高校要建立学风建设工作
             报告年度发布制度。中共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市”)
             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本身强烈的发展需求,使得学风建设有了积极成效,通过梳



                                                                                 ·149·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