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58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理高校学风建设文本显示,各高校在学风建设理念和措施的优化上不遗余力,态
度坚决。例如,清华大学在学风建设文本中强调“优良学风是大学立德树人、办
学治校的基础和保障”;南京大学指出“要以学风、师德建设的实际行动,克除
学术不端,用真实的创造性的成果奉献社会,用南大特色、南大品牌、南大风格
的学术成果提升南大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作出更大的
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认为学风建设将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是学校建成具有理工特色、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综合型大学的
需要。
2. 学风建设的行动导向
(1)改革驱动导向
“改革驱动”是各高校制度文本中比较外显的行动导向。很多高校将改革提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清华大学 2019 年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新
时代学风建设的清华方案。复旦大学将师生科学道德养成和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学
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构建长效机制。学风建设是全校齐参与、人人有
责任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学风建设这项长期复杂任务。当前社
会处于新时代新征程正是高校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之时,高校改革工作机制,要
敢于“改”,敢于“破”,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利益固化,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局
面。因此,高校为了取得实质性成效应从整体性出发,通过改革驱动加强学风建
设,全力营造一个能让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氛围。然后改变由单一部
门主导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即由高校主要领导牵头、多
部门协同联动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构建或调整学风建设评价体系,将学风
状况纳入各项考核、绩效评价中以期不断自省与改进;实行督察机制、激励机制,
对学风建设状况进行实时发布,保障学风建设全员关注,开展全校范围的学风教
育,全力确保学风建设的任务和指标能落小、落实、落地。
(2)环境协同导向
高校应把学风建设工作贯穿于高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的各
个环节,实现全场域环境协同。协同的目的是实现 1+1 > 2 的效果,从教育生态
视角看,高校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
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环境协同能够将高校生态的系统性、互补性、协调性充
分发挥,校内各组织应确立在系统中的生态位,形成生态链,相互之间适应与互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