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58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理高校学风建设文本显示,各高校在学风建设理念和措施的优化上不遗余力,态
            度坚决。例如,清华大学在学风建设文本中强调“优良学风是大学立德树人、办
            学治校的基础和保障”;南京大学指出“要以学风、师德建设的实际行动,克除

            学术不端,用真实的创造性的成果奉献社会,用南大特色、南大品牌、南大风格
            的学术成果提升南大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作出更大的
            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认为学风建设将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是学校建成具有理工特色、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综合型大学的

            需要。
                2. 学风建设的行动导向
                (1)改革驱动导向
                “改革驱动”是各高校制度文本中比较外显的行动导向。很多高校将改革提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清华大学 2019 年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新
            时代学风建设的清华方案。复旦大学将师生科学道德养成和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学
            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构建长效机制。学风建设是全校齐参与、人人有
            责任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学风建设这项长期复杂任务。当前社

            会处于新时代新征程正是高校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之时,高校改革工作机制,要
            敢于“改”,敢于“破”,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利益固化,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局
            面。因此,高校为了取得实质性成效应从整体性出发,通过改革驱动加强学风建
            设,全力营造一个能让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氛围。然后改变由单一部

            门主导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即由高校主要领导牵头、多
            部门协同联动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构建或调整学风建设评价体系,将学风
            状况纳入各项考核、绩效评价中以期不断自省与改进;实行督察机制、激励机制,
            对学风建设状况进行实时发布,保障学风建设全员关注,开展全校范围的学风教

            育,全力确保学风建设的任务和指标能落小、落实、落地。
                (2)环境协同导向
                高校应把学风建设工作贯穿于高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的各
            个环节,实现全场域环境协同。协同的目的是实现 1+1 > 2 的效果,从教育生态

            视角看,高校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
            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环境协同能够将高校生态的系统性、互补性、协调性充
            分发挥,校内各组织应确立在系统中的生态位,形成生态链,相互之间适应与互



            ·150·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