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75

第三章  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融合发展



             好地激发参与热情,更生动地展现建设成果,更直接地开展实践。一是结合学校
             的实际,对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社团、活动进行重点培育,发挥如汉语言文学、
             民族管弦乐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的积极作用,体现专业性。二是用好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模式和精神,用好以校训为代表的育人元素,
             如“厚德”“自强”“知行合一”等内容所蕴含的深厚内涵,探寻其与传统文化
             的育人结合点。三是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本土”文化特色,如将长城文化融于校
             园文化,将地方戏剧形式进行研究传承等,可以增加感染力、提高实践性。

                 ③用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价值导向。
                 将传统文化价值精髓融入道德和品行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
             和具体行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可以为师生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
             藉。比如以“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

             使命担当为代表的家国情怀,以“上善若水”的和谐相处和“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为代表的社会情怀,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敬业
             之心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诚信修养为代表人格养成等宝贵的思想财富,
             可以有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活跃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从广义上讲,涉及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习、活动、
             管理和服务中表现出的言行举止、习俗礼仪、行事风格等。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
             与活力的社会群体,心存梦想、勇于实践、乐于奉献,身上蕴含着无穷的发现力、

             创造力,这需要学校有意识地去激活与培养。通过系列志愿服务、课外科技活动
             的充分开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奉献精神和探索
             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创新创造等能力。
                 志愿服务是当今各高校普遍开展的实践育人项目之一,有些高校还将其纳入

             人才培养方案,将活动积分计入学生学分银行。志愿服务包括组织学生深入社会
             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以及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开展社会服务。志愿服务通常由高校
             团委统筹组织,每学期动员学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在
             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各二级学院(系部)有计划地组织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

             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校内文明劝导、卫生保洁、活动服务,校外敬老助残、街道
             清扫、环保宣传、“三下乡”、义务维修、爱心义诊、送教到家等。高校联系地
             方政府,建立各具特色的社区学院。依托社区学院,学校组织师生发挥专业优势



                                                                                  ·67·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