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78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思想。社会舆论方面有必要,也有责任对高校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对
不良思想如功利思想、浮躁思想、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危害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
尽可能地辨别,进而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发
展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坚持时刻学
习的理念,在自我发展、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国出力,最终实现自身价值。除此之
外,社会公众媒体,尤其是当前的网络媒体,需要力争传播社会正能量。中国已
经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都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国家相关
职能部门、数字信息传播终端都需要对信息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含有不良、反
动、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进行屏蔽,避免读书无用、个人主义、功
利主义这些思想影响到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学习的社会环境。
高校社会舆论引导基本策略如下。
(一)大力弘扬“主旋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社会舆论由于其强烈的目的性和传染性,会在高校之中迅速传播并给高校师
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且在社会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各种有害的非马克思主义
思想和非主流思想往往掺杂其中,不断汇聚、交锋、变异,会对高校的舆论阵地
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在高校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中,我们必须大力
弘扬主旋律,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积极构建高校舆情反馈、应急和处理机制
学校主管部门、各相关部门之间、师生之间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高校师生
个人、党团员和各种组织团体的作用,树立“学校主导,学生多元主体有序参与,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进行自我管理、健康上网,实现着重‘预防、预
警’的高校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方针”。建立舆情收集、反馈和处理机制,做到“高
校舆情管理专门化、职业化”,实行舆情“日报制”“周报制”和“月报制”,
加强对高校舆情的监测、收集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努力解决高校师生关切的实际
问题,重视和维护其利益诉求,把高校突发事件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及其他社团组织的
作用
众所周知,社会舆论往往需要一定的“舆论场”,并通过少数“意见领袖”
的鼓动而得以传播,因而对于高校舆论的引导要十分重视优秀“意见领袖”的培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