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79
第三章 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融合发展
养。高校“意见领袖”既可以是知识渊博、广受师生爱戴的教师,也可以是德才
兼备的优秀学生或干部,因此,在高校舆论的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
带头作用。此外,高校党团和社团组织如各系部党总支、学生会、社团等与高校
师生关系密切,充分了解高校师生的现实利益和诉求,因此,对高校舆论的引导
还应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的作用。
(四)坚守网络舆论引导阵地,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工具
1.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社会思想引领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阵地作用
一要推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深入人心。高校要分析、把握当前社会所倡
导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现代社会新趋势,结合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以独立的思想观念去看待评价是非曲直,不盲目、不随波逐流。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
想,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有说服力地回答大学生感到困惑的
问题,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二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互联网的交流互动作用,极大地缩
短了各种文化思潮的界限,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想舆论多源多样
多变,使得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迷茫,同时个人主
义和利己主义有一定程度的滋长蔓延,有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较薄弱,
缺乏奉献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有积极作用,
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观,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弘扬当
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尤其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
国理政方略走进教材和课堂,在大学生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三要注重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高校不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进行科学的研究,更要把基本理论研究和回答中国改革开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结
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躬行实践,到社会去体验锻炼,在力学笃行中了解
国情、认识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增长才干,真正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2)落实意识形态责任
高校作为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交织交锋的场所,更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的社会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