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84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①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推广普及制度化、
            机制化、常态化,举行形式多样的讲座、阅读等活动协助大学生了解掌握排解生

            活、情感、学习压力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建
            立不同层次的心理监管体系,及时收集大学生心理信息,有效监控大学生心理问
            题并及时排除;设置专门的情绪发泄场所和机制,对学生的情绪宣泄进行合理引
            导,同时,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室,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

            类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辅导。
                ②辅导员应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就业指导服务。
                第一,辅导员应指导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辅导员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自我,
            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和能力倾向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结

            合客观条件,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质上是个人追求最佳
            职业生涯的重要过程。因此,职业目标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目标相一致,能够最
            大程度发挥自身长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辅导员应制定整体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计划。根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

            同年级其学习内容、心理特点以及职业规划的内涵制定指导计划。一年级,辅导
            员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
            的意识,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职业规划活动。二年级,要求学生详细了解所学专
            业的详细情况,以此修正自己的职业目标,按照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三年级和四年级要指导学生根据现实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继续提高自身综
            合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第三,辅导员应制定个体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计划。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比较
            了解,清楚地知道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应制定指导个体学生做职业规划的指

            导计划,即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计划。这样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更有实
            效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更有意义。
                第四,辅导员应结合团委、学生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目
            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

            解自己,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需要
            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结构,因此,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
            的同时,还应结合团委、学生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艺



            ·76·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