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89
第三章 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融合发展
等条件,依据自身优势,合理定位,走特色精品化发展道路,不断凝练特色办学
理念、科学定位特色办学目标和努力创造特色办学环境,扩大自身内涵与外延的
发展。
(2)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校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主要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实现。中国有着优良的个
性教育传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闪耀着个性化教育光辉。高校的个
性化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自身特定的优势潜能领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正如现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的产品是形态各异、
各具特点的,而工业的产品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而言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
度人性化就是要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跳出传统的片面僵化的专业教育框架体系
和机械的行政管理机制框架,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
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各项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度与实施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
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
强意识,使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管理,自立生活,从而主动自觉地实现自我发展。
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两种绝对相同的东西或人,每一事物或人
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大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人
性化就是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多途径培养学生,促使人才类型的多样化格局
形成。
4. 科学评价
(1)恰当选择考评主体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评价不应只有管理者进行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要
将教育制度管理对象大学生和教师等直接利益相关者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倾听他
们心声。当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评价主体除了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
等学校内部各成员,还应该让社会组织加入考评的主体中来,形成内外部良性互
动、合作的多元评价体系。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就是要使构建高校双向开放的
内外评价环境和体系,内部评价体系主要由高校内部的教学和管理主体来承担,
外部评价体系则由遍及社会各个领域以及不同时段里的社会组织承担。学校和社
会综合力量的参与评价构建人性化的环境。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