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24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粮食是居民食物的基础,不仅因为稻谷和小麦是重要的
            口粮作物,而且人类食用的许多动物性食品也是以谷物为饲料的。为此,确保“谷
            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呈

            现主粮比例逐步降低,蔬菜、水果、水产品、肉蛋奶等比例上升,结构多样化的
            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农业观,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农副
            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大食物观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的资源利用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
            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
            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首先,大食物观强调的是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这意味着耕地资源的利用要在

            “非农化”的前提下,根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类型、产业基础等资源禀
            赋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产品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
            既不能出现明显的“非粮化”,又不能“一刀切”地必须生产粮食。其次,大食
            物观体现了全方位利用国土资源的理念。我国国土资源广阔,资源类型丰富,保

            障食物安全既要向耕地要粮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又要面向整个
            国土,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
            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推动食
            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最后,大食物观强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大食物观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
            重生态保育,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出发,从以高产目标主导向以绿色生态
            为主的粮食生产体系转变,依靠绿色技术缓解农业水土资源紧缺局势和降低农业
            环境污染压力,实现绿色低碳的粮食发展之路。

                (三)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升级,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速
            度滞后于食物需求结构转变速度,导致粮食生产存在产需偏离的结构性失衡,这
            是当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在大食物观引导下,不

            断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构建我
            国粮食安全的新格局。





            ·112·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