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33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完善相关政策,促进“三农”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加快已有“三农”科学技术
的转化率和应用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流通以及贮存等方面的技术改进,接轨“互联网 +”,切实实现“粮头食尾”“农
头工尾”的转变。
(三)强化现代化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
构建现代化的粮食安全体系需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安全预警机制,要化被动
为主动,提前布局,有效防范和化解可能面临的各种灾害。如汛情爆发,对安徽、
浙江、江西等地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但由于有汛情监测系统,所以已经尽
可能减轻了损失。因此,一方面,要完善“三农”常规风险的预警监测,对各类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灾害、重大突发灾害要有专业的监测预警机制,要有防控方
案,加强防控物资储备,及早发现、预警、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另一方面,
要完善全球市场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对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异动以及可能存在的
风险要实时监测、科学预判、及时应对,尤其是对粮食金融化风险要有警惕意识。
(四)完善现代化粮食安全立法体系
反观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目前涉及法律层面的只有《农业法》第五章对
保障粮食生产、支持农业发展、稳定粮食价格、建议预警制度、粮食风险基金、
提倡节约和营养等方面做了法律界定,无法涵盖当前粮食安全的各方面内容。因
此,2018 年、2019 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
出了明确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该届全国人大
立法规划的第一类项目,《粮食安全保障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法律,
因此,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出台,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除此之外,
要从法律层面加强对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粮食精深加工、粮食产销、粮食浪费
等方面的立法,健全粮食安全保障的立法体系。
三、粮食安全与粮食质量检测工作
粮食质量检测工作能够为我国粮食的质量安全提供切实的保障,同时还能够
通过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对粮食的生产与供应产生有效的监管作用。受到经济利益
的诱惑,难免有不法分子在生产粮食时,会采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方式进行,导
致我国粮食的质量与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这样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
的危害,还会严重影响我国粮食行业的市场秩序。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