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37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此外,还需要依据地方粮食生产加工以及国家粮食生产加工的实际情况,结
合各地区的人事政策,有计划、有方案的定期到粮食质量检测相关专业院校和食
品质量安全检测相关高校中,选拔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实现充实行业基础力量
的目标。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将这些优质人才聘用为专业的粮食质量检测技术人
员,为粮食检测工作人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粮食质检机构的质量检测能力。
同时,政府及相关单位还需要不断优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环境,不断吸引优秀
人才加入,借助编外人员的力量缓解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业务量庞大的问题。
4. 完善相关监督体系并强化社会意识
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检测规范。确
保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落实,就必须建立健全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进行监管的机
制、监管人员以及监管单位,并且需要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
明确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相关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监管工作的实际内容。同
时,相关单位还需要不断对监管机制进行优化创新,不断发展完善粮食质量检测
工作。在引进先进粮食质量检测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引进监管相关的现代化技术,
如实时监控系统等,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的水平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在监督机制优化创新的进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监督前对粮食
质量检测工作有关制度、流程、规范、标准、原则等内容加以分析,在“知己知
彼”的情况下,更利于监督活动顺利推进,用以约束质检行为,还可充分了解区
域性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现状,为在规避粮食安全风险的前提下制定监督工作方案
提供依据,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及前置性,以免监督较为被动;二是在监督中
注重反馈,关注粮食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大的领域,在此前提下,调整监督对策,
调配监督资源,将监督力量置于粮食安全风险较大的区域,使监督更加事半功倍,
通过动态监督、精细化监督摆脱固化监督形态的束缚,使监督效果得以优化,通
过监督灵活解决突发、潜藏的质检问题;三是阶段性监督工作完结后归纳总结,
以报告为依托解析监督工作成果,发现监督短板,为下一周期的监督方案优化指
明方向,继而逐步提升监督能力,不断完善粮食质检工作配套监督体系,使监督
工作目标可在“前期风控—中期动态监督—后期总结升级”这一体系助力下贯彻
落实,继而达到通过监督保障人们粮食安全的目的。
此外,由于粮食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粮食安
全问题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待粮食安全质量检测及管理问题一刻都不能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