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48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化行为的通知》和《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有关通知和意见》,强调要防止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可以通过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稳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而落实“藏粮于地”的发展战略。
落实“藏粮于地”,要确保耕地数量安全,深刻认识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
性。近年来,城市扩建、交通网建设以及工业发展等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虽然对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行为都坚持占补平衡制度,满足先补后占的要求,
但实际上有的地方补的地无法达到高产。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
实耕地保护制度,用带有严格责任制、奖惩分明的“长牙齿”硬举措避免公共设
施及建筑用地过度占用耕地,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
基础。
落实“藏粮于地”,更要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基础上持续提高耕地质量,建设
高标准农田,实现耕地的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以及高水平利用。目前我国耕
地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国家要提高耕地质量,做到“藏粮于地”有以下几点举措:
一是应完善立法,健全土壤质量动态平衡机制,鼓励和支持占用耕地表土的再利
用;二是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和土壤质量维护奖励制度;三是建立耕作和栽培
等技术规范,控制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确保科学用地。
2. 落实“藏粮于技”
要做到全面落实“藏粮于技”发展战略,首先应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发
展育种技术。虽然现代农业科技已经十分发达,但我国的粮食育种技术相较于一
些西方发达国家,整体上仍比较落后。同时要持续推进规模化生产,普及农业机
械使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但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育种技术,提
供新品种、新工艺等,来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是不够的。在
当今“互联网 +”时代,要落实“藏粮于技”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最新
的发展格局,实现“互联网 +”条件下的农业科技创新。尤其在“互联网 +”时代,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状态也应有所调整,人们对农业技术的追求不再是简单的农业
机械化,而是要实现农业自动化。
通过农业传感技术和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智能化感知;无人机等实
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以及靶标施药等实现精准化操作;激光定位技术、GPS 导
航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实现自动化控制;最后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
农业自动化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实现自主化作业——由农业机器人来完成田间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