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49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作业。因此,应在传统农业创新基础上全面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夯实现代农业的
             大数据资源基础。同时要加速精准农业探索实践,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资
             源高效利用。最后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加速智慧农业的共性
             关键技术研发,融合生态思维与人工智能,探索生态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和运行

             模式。
                 (三)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粮食目标价格改革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粮食价格形成与粮食安全息

             息相关。因此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构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尤为重要。我国的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形态,现阶段是最低收购价保障与
             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粮食目标价格改革,使粮食价格实现
             市场化定价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标价格政策是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稳定粮食
             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4 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
             包括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多
             年实践中起到了保护农民利益以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但只升不降的粮

             食最低收购价也带来较大的消极作用,加重政府的财政压力,一路攀升的粮食价
             格也抑制了国内粮食消费,对粮食加工行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等。因此,政府
             借鉴国际经验,开始推动最低收购价政策向目标价格政策转变,以充分发挥市场
             配置资源和政府引导调控相结合的作用。2014 年我国新疆棉花、东北三省和内

             蒙古大豆开启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完善了棉花的价格形
             成机制。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和收储制度改革”。
                 但粮食目标价格的具体实施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果要较为全面实施目标价

             格及差额补贴制度,政府部门需要获得并核定农户等农业生产者以及粮食生产销
             售等提供的相关信息,准确掌握各生产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等。
             这就需要农户如实申报,基层干部尽职尽责,国家建立健全的相关市场监测体系。
             因此,要保证粮食目标价格的有效实施,持续发挥其功效,必须推进粮食目标价

             格改革。而推进粮食目标价格改革的基础在于其目标价格的精准测算,在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以“互联网 +”现代农业为基础,
             依靠粮食各方面数据的直报系统,能获取确定目标价格的“生产成本”和“合理



                                                                                 ·137·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