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50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收益”相关数据,为实现目标价格精准测算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为此梁明
            鑫等以湖南省早稻、中稻、再生稻、晚稻为例,分析各项费用消耗,探索构建了
            一个稻谷目标价格精准测算模型,为大数据背景下的稻谷目标价格测算提供了依

            据。可见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构建基于
            大数据的粮食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势在必行。
                粮食安全既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粮食安全长效
            机制的构建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构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实施策略需

            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应不断稳定、加强和完善有利于粮食安全的各项政策和制
            度,为粮食安全的保护提供制度、政策、科技等方面的支持。该研究提出要完善
            粮食储备制度,为粮食的生产与消费提供有效缓冲;同时继续推进最低收购价格
            与目标价格相结合的政策,创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协调机制;并结合当
            前实际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有效促进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的构建。

                二、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减损路径


                在粮食生产方面,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少、
            环境质量标准提高、气候变化及国际竞争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依
            旧面临严峻挑战。在粮食收获、储存和运输方面,我国设立了基本粮食生产基地、
            仓储设施,基本建立了涵盖全国的粮食运输网络和保障政策,但粮食收储运过程

            还存在较多问题,使得粮食损耗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
            国粮食在消费前损失率约为年产量的 11.6%,损耗占比较大,这是我国粮食安全
            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减损的重要性

                1. 粮食生产现状
                近 20 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总体呈稳步增长的趋势,近年由于经济转型升
            级,追求提质增效,增速放缓。谷物产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但豆类和薯类产量在
            2006、2007 年出现下降,之后产量较稳定,近几年出现小幅增长的趋势。2020

            年粮食总产量达 66949.2 万 t,其中谷物产量 61674.3 万 t,豆类产量 2287.46 万 t,
            薯类产量 2987.41 万 t。反观粮食需求,我国约有 14.12 亿人口,谷物基本上能达
            到自给,大豆年需求约为 1.1 亿万吨,按照当前产量,缺口为 8712.54 万 t,薯类



            ·138·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