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92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5. 常温储藏技术
大米常温储藏,顾名思义就是稻谷收获后经自然晾晒至安全水分后,碾成
大米分装至缸、桶、编织袋内,再导入常温库内储藏,这是我国应用最为普遍的
大米储藏方式。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自然晾晒的方式降低大米中的水分含量,进而
延长大米的储藏期。但这种方式由于储藏温度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常会遭到微生
物(霉菌)、虫鼠等危害,使大米的储藏品质及食用口感降低较快,有一定的储
藏局限性。王红亮等研究优质稻常温储藏条件下品质变化表明,储藏时间达到
420d 时,生理品质、糊化品质以及质构特性等均有所下降,脂肪酸值(KOH)
也接近于宜存标准(30mg/100g),一般建议常温储藏大米时间应不超过 4 个月。
也有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储藏温度条件下对大米的储藏品质的影响,常温储藏条
件可以结合真空包装方式来延长大米储藏期,可有效地保持大米储藏品质。
6. 控温储藏技术
控温储藏中主要体现为低温(≤ 15℃)或准低温(15℃ ~20℃)储藏,是大
米最适宜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藏技术之一,在 1950 年左右我国就已对该技术进
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实现低温或准低温储藏主要通过自然低温、强制性低温(机
械通风或机械制冷)、低温仓以及低温水循环、热泵等技术来实现。胡太坤等研
究不同储藏温度对华南地区大米储藏品质的影响,表明常温与准低温储藏相比,
准低温储藏可明显抑制脂肪酸值的上升。准低温储藏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及大米代谢,延长无虫期,保持大米较好的储藏品质和食用口感。但准低温储
藏并不能完全杜绝害虫生长,准低温储粮技术还需结合其他技术进一步完善技术
体系。准低温储粮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藏技术,符合现今成品粮储藏的技术发展要
求,能有效地降低控温和电耗,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成品粮储藏的发展
趋势之一。
7. 生物制剂储藏技术
21 世纪以来,针对大米等成品粮储藏的防霉、防虫、防陈化生物制剂逐渐
兴起,该技术主要交叉融合了化学、物理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有效地解决
了大米受潮霉变、虫鼠害、酸败等储藏问题。常用的生物制剂保鲜剂有甲壳素,
也有研究魔芋精粉、双乙酸钠和 L -抗坏血酸按照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保鲜剂。
生物制剂对大米防潮、抑菌有明显的效果,有效地延长大米的储藏期,提升大米
的储藏品质及食用口感。与化学储藏技术相比,该技术拥有污染小,安全性高的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