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P. 143

第五章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



             到自身的办学定位,没有认识到自身生源的实际情况,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不完
             整,导致中职学校缺乏完整的培养系统,难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当前中国
             生产力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生产力也在迅猛发展,社会

             迫切需要拥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只有中职院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不断更
             新优化计算机课程,实现教材软件的更新,才能够解决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与
             实际岗位需求不对等的问题。
                 (二)计算机课程设计过于机械化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成绩较差、刚刚初中毕业或者是辍学重新上学的
             学生,其自身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而中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没有考虑到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问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际的课程内容
             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面对来源不同、身心发展情况

             和水平各不相同的这一类学生,仅仅采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
             果,加上计算机课程内容复杂,理论知识枯燥难以理解,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
             理,对计算机学习丧失兴趣。对此更新优化计算机课程内容,设置灵活的课程开
             展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当前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例如,在进行

             某一专业课程的开展时,首先学校的相关部门并没有对此进行科学、详尽的规划,
             这导致实际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不明确,课程的设计难以做到与时俱进,难以紧
             跟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而且受到中职院校软硬件设备落后、教材更新不及时
             的影响,目前中职计算机课程设计过于机械化,存在课程与就业指导方向相脱节

             的问题,学生应用淘汰的技术难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职业机会,难以实现
             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价值和目标。
                 (三)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如今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拥有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型人才,

             许多中职院校缺乏硬件设施,计算机课程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理论性课程较
             多,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占比很小,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教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课堂效率,教学很难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也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
             计方向。计算机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际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中职高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时要不断增加实
             践的投入比,将实践能力的考察列入学生评价体系中,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实际
             帮助。



                                                                                 ·131·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