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P. 157

第六章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







              第六章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




                     第一节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之前,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并熟悉相关的理论,才能为改革工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
             础,在改革的过程中掌握好方向。

                 一、课程理论


                 对于“课程”二字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在唐代。唐代孔颖达为《诗经·小雅》
             中提到“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是指以一定程式来授事。英文
             的课程是 Curriculum,其词根源于拉丁语的动词 Currere,分别有赛跑、(车轮的)
             旋转,赛跑用的交通工具,行走和履历等多种含义。转义为教育术语,隐喻为
             “一段教育过程”。从中世纪起课程一直是指在学校时间表上科目内容的安排。

             我们可以将课程定义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
             适合各级各类学生学习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的总和,包括为
             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理论主要分成四个流派,分别是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文主义课程论、学
             问中心课程论和问题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
             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
             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它的主要缺点包括:由于教材注重学科
             的逻辑系统性,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偏重学科知识结果的传授,而

             忽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的教学。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主义课程论以系统的理
             论基础的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

             中学”等一系列口号和原则。他说:“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
             的社会活动”。他认为应该通过活动和经验来学习,用基于实际对象的设计教学




                                                                                 ·145·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