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P. 159

第六章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



             重视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把教学从教的外在重心转移到学的内在重心上来;
             在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方面十分可取。它的缺点:夸大了学生个人的经验,忽视了
             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

             的知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二、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

                 职业院校的教学对象是 15~20 岁的青少年,他们正是职业教育的主体。通过

             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对课程改革和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认知发展论、道德发展论和社会认知论。认
             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他被公认为 20 世纪发展心
             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

             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知识与信息处理的发展历程。从青少年发展来看,认知论
             者关心在人生不同阶段思考与认知的特性及改变过程。皮亚杰认为,认知的起源
             是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里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不同年龄

             的孩子思维方式不同,在不同阶段,他们的认知发展也随之变化。皮亚杰认为个
             体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感知动作阶段(出生至 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11~20 岁)。青少年时期是形式运
             算阶段,该阶段青少年的思考形态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或问题,具有逻辑和抽
             象思维能力,能够做出假设,并系统地进行论证,思维更加复杂,具有反省思维

             能力。
                 道德发展论是科尔伯格在继承麦独孤和皮亚杰的一些学说基础上,就道德教
             育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进行专门的探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

             个人的主张。科尔伯格首先分析了道德教育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知行不一,
             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道德判断能力
             的发展水平越高,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因此,科尔伯格认为道德
             发展的关键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认为道德发展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

             次又分为两个阶段(如表 6-1 所示)。







                                                                                 ·147·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