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P. 81
第三章 计算机教育
第二节 计算机专业教育思想及理念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进行,否则教学改革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深化持续开展。
一、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的解读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年)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
心理学家,其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对 20 世纪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的三个战略“做中学”、产
学合作与国际化,其中的第一战略“做中学”便是杜威首先提出的学习方法。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
的 3 个核心命题,这 3 个命题紧密相连,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
的看法。以此为据,他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原则。
(一)杜威教育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后半期,经过“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正处在大规模的扩张和改造时
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来自世界各国的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促进了美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大多数移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的
是廉价的农业或工矿业非熟练工的角色。一方面,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大量为他们
创造剩余价值而又驯服的、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熟练工人;另一方面,在年轻的移
民和移民后裔的心中也有着强烈的愿望——通过接受教育从而改变其窘迫的生活
现状。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加快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引发了一
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城市犯罪增多、公立教育低劣和
频繁的经济危机等,由此产生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对美国教育的
改革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如何使学校教育适应工业化的进程,如何使移民及
移民子女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按照美国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来驯化他们,使之
“美国化”并增强本土文化意识,成为当时美国社会人士特别是教育界人士必须
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9 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赫尔巴特的
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激发兴趣,形成观念,传授知识,培养性格的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