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P. 83

第三章  计算机教育



             象适应,学生生来就有天然探究的欲望,要做事,要工作。他认为一切有教育意
             义的活动,主要的动力在于学生本能的、由冲动引起的兴趣上,因为由这种本能
             支配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动力性特征,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会努

             力去克服,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步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一事实应用
             到教育中去,运用了学生的自然活动,也就是运用了自然发展的种种方法,作为
             培养判断力和正确思维能力的手段。这就是说,学生是从做中学的。”
                 3.“做中学”是学生的真正兴趣所在

                 杜威认为,学生需要一种足以引起活动的刺激,他们对有助于生长和发展的
             活动有着真正的浓厚的兴趣,而且会保持长久的注意倾向直到他将问题解决。对
             于儿童来说,重要的和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他对“做中学”
             就会产生一种真正的兴趣,并会用一切的力量和感情去从事使他感兴趣的活动。

             学生真正需要的就是自己去做,去探究。学生要从外界的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
             这样他的注意力才能转向令他感兴趣的事情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是一些
             不能真正满足儿童生长和好奇心需要的活动,儿童就会感到不安和烦躁。因此,
             要使儿童在学校的时间内保持愉快和充实,就必须使他们有一些事情做,而不要

             整天静坐在课桌旁。“当儿童需要时,就该给他活动和伸展躯体的自由,并且从
             早到晚都能提供真正的练习机会。这样,当听其自然时,他就不会那么过于激动
             兴奋,以致急躁或无目的地喧哗吵闹。”
                 (三)“做中学”的内涵

                 杜威认为在学校里,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现
             在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应该从自身活动中进行学习。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
             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把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
             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从“做中学”是比从“听中学”

             更好的学习方法,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学生很少
             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学生的自然发展。
                 杜威的“做”或“活动”,最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动手”,学生身体上的
             许多器官,特别是双手,可以看作一种通过尝试和思维来学得其用法的工具。

             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可以上升为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从关系存在的视角
             审视人的生存状态,指出生命活动最根本的特质就是人与环境的水乳交融、相
             互依存的整体样式。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本然的联系,一种契合关



                                                                                  ·71·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