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P. 85

第三章  计算机教育



             都是经过周密的考虑、按计划进行的,儿童“做”的内容大体包括纺纱、织布、
             烹饪、金工、木工、园艺等,与此相平行的还有三个方面的智力活动即历史的或
             社会的研究、自然科学、思想交流,可见儿童并非单纯自发地做。

                 杜威强调儿童学习要从实践开始,并非要儿童学习每个问题时都事必躬亲,
             更未否定学习书本知识,不仅如此,他更重视把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
             被称为一门学科的知识,是从属于日常生活经验范围的那些材料中得来的,教育
             不是一开始就教学生活经验范围以外的事实和真相。“在经验的范围内发现适合

             于学习的材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将已经经验到的东西逐步发展而更充实、更
             丰富、更有组织的形式,这是渐渐接近于提供给熟练的成人的那种教材的形式。”
             但是“没有必要坚持上述两个条件的第一个条件。”在杜威看来,如果儿童已经
             有了这类的经验,在教学中就不必再让他们从“做”开始,如果仍坚持这样做,

             就会“使人过分依赖感官的提示,丧失活动能力”。
                 2.“做中学”并非只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学习间接经验
                 杜威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开始,学习必须有自身的体会,但杜威并不忽
             视间接经验的作用,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是反对传统教育本身,而是传统教育

             那种直接以系统的、分化的知识作为整个教育与课程的出发点的不当做法。杜威
             认为,系统知识既是经验改造的一个重要条件,又是经验改造所要达到的一个结
             果。无论如何,个人都应利用别人的间接经验,这样才能弥补个人经验的狭隘性
             和局限性。他说:“没有一个人能把一个收藏丰富的博物馆带在身边,因此无论

             如何,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
             必要组成部分”。可见,杜威认为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知识获得的
             重要源泉。他要求教材必须与学生的活动、经验相联系,并让学生通过“做”的
             活动领会教科书中的知识。所以,教材的编写要能反映出世界最优秀的文化知识,

             同时又能联系儿童生活,被儿童乐于接受。此外,还应提供给学生作为“学校资
             源”和“扩充经验的界限的工具”的资料性的读物,这样的读物是引导儿童的心
             灵从疑难通往发现的桥梁。
                 同时,杜威还认为在“做中学”的过程,除了有感性的知觉经验之外,也有

             抽象的思维过程。他认为“经验不加以思考是不可能的事。有意义的经验都是含
             有思考的某种要素”。“在经验中理论才有亲切的与可以证实的意义”,说明他
             的“经验”中包括理性的成分。



                                                                                  ·73·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